我们都知道,中国古代的选拔官员制度是逐渐进步的,秦以前采用“世卿世禄”制度,到秦朝就实施不下去了,为了打仗实施了耕战制度,到了汉朝则出现了察举制与征辟制,魏文帝时,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。相比于之前的选才制度,科举是非常重大的进步,科举成了唐宋以后中国普通人最重要的出路,明朝的进士47.5%都是祖上三代没有任何功名和官职的。可以说,在选举管理人才方面,中国古代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。那么,西方各国古代各个时期是怎么选拔公务员和官僚的?古代西方各国的平民各个时期靠什么出人头地?
关于这一问题,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封建制度不需要官僚和公务员,大大小小的贵族分封就起到基层管理作用,从官职名称就可以看出,国内有宰相,国外有掌膳官,官僚体系最初都是君主私臣。12世纪以前,西方封建体制尚未固定,许多人的贵族身份是上溯母系,实际就是有才干的人为贵族看中,招为女婿。而早在卡佩王朝末期,国王就常被认定是被身边围绕的坏人给带坏了,这些坏人一般就是小贵族乃至平民。百年战争时期巴黎市民干脆造反,要求恢复大贵族的影响。
古代西方罗马帝国时代,有了战功当皇帝都可以,中世纪时候不太可能了。如果不是长子,贵族子弟要出头都不容易,不过他们好歹有机会,小贵族也许能靠战功升到大贵族,老百姓根本就是领主的农奴,没有人身自由。没有背景的百姓要想出头,可能性稍微大点的办法就是读书投教会,运气好可以当上小教堂神父。或是跟着领主去新土地上打仗,运气非常好可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:拉起一支队伍占到一块地方,然后给皇帝/国王送笔钱,买个封号成为贵族,如果能在战场上把国王从死人堆里扛出来,估计可以从农奴升为骑士。或者去经商/探险/抢劫——其实这三者是一体的,挣到钱后买个贵族封号。
英国人自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西方公务员制度,但也是在东印度公司真正开始管治印度之后才开始实施考试取才,而且是知道中国真的有科举之后才开始,之前的英国人都是给钱买官,或者天生而贵族者才能有官做。
1870年,英国格拉斯顿内阁颁布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令,要求凡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的文职官员,都以竞争性考试获得任职资格。
所以,欧洲中世纪老百姓最大的改变命运的希望就是跟着领主打仗立功,靠家族一点点积累,每一代人地位提升一个台阶,慢慢爬到高层。运气好的话,经过三五代人百余年奋斗爬到高层,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和贵族通婚、伪造家谱之类的,真正改变出身。
注:本文由时之沙漏、eumenes、faerieisland、河中水凉五毛兔、马前卒、闻葛格、常性猫车、三炮政委阿仙奴、9号单开道岔、复兴粉、呕心沥血方从哲、大汉丞相武乡侯、laifat、-ZSC等北朝网友的精彩发言总结而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